2018年学校党政工作总结

 

2018年学校党政工作总结

 

2018年,学校在镇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着力夯实基层高校党建,全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完善育人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构建“大思政”格局和“三全育人”体系,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做好组织工作,完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抓好党员领导干部、机关职能部门党员、一线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等4个群体,严格落实“两学一做”常态化机制,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发展做贡献,教书育人当先锋”等主题活动,完成基层党组织流动检查和蹲点研判工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党建“四项工程”行动计划》《关于开展党建标杆院部和党建样板支部创建工作的实施办法》《领导干部外出请假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扎实推进“一院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和“520平台”书记项目建设。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双带头人”比例超过85%。修订中层班子和干部年度目标考核细则,开发网络干部测评系统,探索“两微一端”党建工作新模式。组织了组织员专项培训、科级干部培训和中层干部赴井冈山、延安培训等教育培训活动,完成42名新提拔干部考核和部分中层岗位干部聘任工作,有序开展市管干部和中层干部“政治体检”工作。开展“跟党迈进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和党外人士代表“三全育人”交流研讨等活动,完善党员干部联系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制度,扎实做好统战工作。搭建新的离休人员和老干部工作联系制度,定期开展老干部阅文、信息通报和定向慰问等工作。全年组织7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学员600多人,发展党员121名。3个党组织、3名党员获省市先进表彰,1人当选全国侨联代表。

(二)坚持立德树人,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缜密做好教职工周三政治学习的部署安排,通过集中学习研讨、扩大学习会、邀请校外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切实抓好党员干部、教职员工的思想建设。有力推动解放思想大讨论走向深入,定期召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关于举办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的管理办法》《电子显示屏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进行部署、推进和督促,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和形式审查,压实了责任落实与长效保障机制。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三全育人并举,构建大思政格局”特色项目培育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部等建设工作,实施《管理岗、服务岗育人职责说明书》编制工作,对20162017年度三全育人先进集体(10个)和个人(30人)进行了表彰。传承吕凤子“崇爱尚美”文化,设立3000万元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开展了第二轮校园文化布置,策划组织了首届“师德建设月活动”和“美哉高专 美在高专”摄影比赛等活动,加快推动校园文化景观整体规划设计和中国正则绣博物馆建设方案深化设计等工作。全年共组织17场“正则讲坛”,吸引了全校师生计4200人次的参与,进一步提升了师生的人文素养。综合运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校报、电子显示屏等媒体手段,围绕学校年度重点工作、特色项目和文化生活亮点做好舆论宣传,在省市各级媒体刊登新闻报道143篇。着力加强新媒体宣传力度,对微信平台功能设置进行改版,设立高专“微资讯”,为师生提供学、食、住、行、乐校园“微指南”,全年推送信息108条,单条信息最大阅读量达5902次。学校获得“20152017年文明单位”称号。

(三)强化监督防控,完善党风廉政体系建设

制定下发《2018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清单》,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细则。加强权力节点监控力度,扎实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和履责督查,定期完善履责记实平台信息登记。突出“关键少数”,以专家专题报告、警示教育大会、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重点抓好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全年向科以上干部发送廉政手机短信17条,经常性做好日常宣传与提醒工作。组织师生广泛参与“廉政诗词诵读大会”“文化艺术作品征集”等活动,强化廉政意识,筑牢思想防线,浓郁“遵纪崇廉尚德”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全年发出监察建议5份,收到信访举报件1件,发现问题线索4件,立案审查2件,谈话函询1人,党纪处分1人,对1人进行离任审计。妥善做好雷祖成违法案件的判决通报和后续处置工作。

二、坚持以筹促建,加快综合改革

按照“以本科筹建推动内涵建设”的工作设想,统筹专项工作和面上工作的关系,避免本科筹建和人才培养“两张皮”。按照“1+3+N”的路径设计,精准聚焦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扎实推动校内综合改革工作,激发发展新活力。

(一)对标找差,持续推进本科筹建

对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标准,坚持挂图作战,将本科筹建中的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落实到人。定期召开筹建工作例会和专项推进会,分析研判本科筹建工作形势,推进完成了拟申本专业论证材料、三大部门特色报告、工程学院五年建设规划等重点文本和校院两级的基础性台账资料。专程赴深圳科技大学(筹)、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院校调研本科建设工作,主动拜会部分高评委专家,咨询筹建工作有关政策,科学谋划本科筹建最优路径。积极高位协调,主动向省市领导汇报学校筹建工作进度,全力争取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各方人士的鼎力相助。

(二)多措并举,扎实推动综合改革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活动时的讲话精神,按照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的要求,矢志推动校内综合改革。顺利完成人文旅游与艺术学院、电气电竞与交通学院合署办公和人员调配工作。纵深推进“1+3+N”综合改革,修订完善学校二级管理制度,重点加强校内招投标、财务预算、法律顾问和校领导联系学院等工作机制建设。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获批省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重大课题。根据院系调整有关要求,完成对继续教育学院的业绩考核。

三、以教学为中心,强化教学管理

实施以教学为中心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推进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中我校承接的项目,着力深化教学管理与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对标国际范式,优化专业建设

对照新工科、《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等国际范式,高标准推进首批拟申本专业建设,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2个专业为试点,启动以《悉尼协议》为范式的专业建设项目。组织召开校内品牌专业(6个)、骨干专业(3个)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中期汇报会,挑选各专业骨干老师参加省“品牌专业活动周”培训,加快推进品牌、骨干专业建设。新申报“医学检验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9个专业,延续“电气自动化技术”“会计”2个“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试点项目。

(二)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培养质量

召开5次院长例会,围绕产教融合、团队建设、二级管理、以筹促建、专业建设等主题,持续推进内涵发展。深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卓越学院”和“新时代女子学堂”的投入力度,制定完成首套“卓越工匠”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教学规范》进行修订。完成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专门印发《创新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和《美育课程实施方案》,推广美育和素质拓展课程建设。全年新增12门优质网络课程,立项30项教学改革项目,对68项教学改革项目进行结题验收。

(三)加强信息化教学,常态技能备战

专门召开在线课程建设推进会,围绕超星慕课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进行讲解,完成21门在线课程建设验收,新申报30项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围绕“信息化教学”“教学能力提升”两大主题,开展第十一届“教学质量月”活动,62名一线教师参加了分项竞赛活动。常态化备战技能竞赛,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国赛三等奖1个,省赛一等奖8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1个,会计技能等4个赛项获得团队三等奖。

(四)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

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周、第三届校企合作推进月等活动,举办各类活动23个。与镇江新区管理委员会、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海东展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西门子公司、文都教育集团等单位接洽推动校企合作有关事宜,立项产教融合专项课题8项。加快完善新校区实验实训建设布局,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教育合作项目顺利通过首批验收。校领导牵头推进丹阳、扬中、句容等地产业学院建设,目前已达成合作意向,即将签订战略协议。

(五)聚焦质量考评,实施闭环管理

引入“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新构建“教师—院部—教学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督导员作用,形成教学质量闭环管理。组织“教学常规月”活动,运用“教室视频系统”推进教学监测信息化,以全口径督导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业绩考评反馈。围绕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内容,面向全校4166名学生进行样本调查,满意度达85%以上。积极承办全省数据平台系统使用及质量年报编制培训会,展示学校良好形象。

四、坚持以生为本,矢志服务学生

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理念,创新学生管理服务新模式,构筑学生自主发展新平台,不断推动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周密做好团代会、学代会换届选举筹备工作。

(一)加强教育引导,抓好学风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通过新学期主题教育、诚信专题教育、文明礼仪规范教育等活动,为学生成长成才创设良好氛围。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吕凤子“崇爱尚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美育精神的学习教育,督促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校园精英争霸赛”“一站到底”知识竞赛、“身临其境”配音大赛和校园歌手驻唱展示等活动,提升学生多方面修养与品味。做好《学生手册》等管理制度的修订,优化新生军训工作安排,加强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全年共评选出“先进班级”31个、“三好学生标兵”24人、“三好学生”159人,表彰优秀毕业生186人,其中8人获得省“三好学生”“优秀学干部”称号,3个班级获得省“先进班级”称号,1人获得茅以升家乡教育奖。2个团支部被评为镇江市五四红旗团总支(支部),4名同学被评为镇江市优秀共青团员。

(二)完善智慧建设,优化服务举措

坚持宿舍公寓社区化管理模式,采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等现代手段,基本实现学生事务智慧服务。正式运行“一站式”学生事务大厅,实行全日制工作模式(早8点开放至晚7点),方便学生在课间、节假日处理事务;新添置自助查询机、打印复印一体机、自助证照机等设备,为学生提供更便捷服务。调整图书馆和文体中心对外开放时间,优化学生通勤车专线服务,赢得学生一致好评。

(三)搭建救助机制,关爱身心发展

出台《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管理办法》,免除近100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为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了后顾之忧。扎实做好各项奖助学金、义务兵学费补偿等评定、发放工作,涉及学生近2000人,累计发放费用509万余元。完善中层干部夜间值班工作机制,与丹徒区人民医院等单位开通夜间就诊绿色通道,保障学生及时安全就医。积极推进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全完善“学校—院部—班级”三级心理教育工作网络。扎实开展手语操比赛、心理电影赏析、团体心理素质拓展等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保健意识。

(四)开展特色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积极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有效途径,全心全意为广大青年学生服务。充分利用学雷锋日、清明节、青年节、端午节等节假日,组织开展了“弘扬时代新风尚,传递大爱正能量”学习雷锋精神主题活动、“祭扫烈士陵园,重温入团誓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国很赞”手指舞挑战赛、“我的青春故事”分享会和“端午×正则—爱与美的文化体验”等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传承“正则格致,务实创新”的高专精神,弘扬“崇爱尚美”的校园文化,创建了研山书艺社、月华诗社和清音读书社,通过各类社团巡演全面展示现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聚力打造“墨香、诗香、书香”“三香”校园。

五、强化人事管理,提升师资水平

按照“内培外引”方针,着力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多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助于内涵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做好岗位设置与聘任,加强人才引进工作

结合学校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合并院部编制进行适当调整,对20142016年评而未聘人员进行摸底,做好2018年职称评审岗位测算工作。完成新一轮岗位晋级,新晋五级岗13人、六级岗12人、八级岗24人、九级岗45人、十一级岗10人。新引进博士4人,高技能人才1人,副高3人,硕士12人,送培博士9人。

(二)做好师资培训与推优,完善职称评审方案

组织开展省级“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高校“十佳教师”等教师推荐选拔活动,新增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优秀教学团队1个,镇江市“十佳教师”1人。扎实开展教师访学培训工作,共计开展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66人次,其中境外研修2人、国家级培训13人、省级培训46人,高级访问学者2人,企业顶岗实践3人。先后输送2批次、近30人次的骨干教师赴韩国、美国进修深造。深入贯彻上级关于职称评审下放的指示精神,制定出台过渡期校内职称聘任实施办法。

(三)做好退休人员跟踪服务,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认真做好退休人员日常来信、来访接待和大病住院慰问等工作,健全退休人员的通讯手册和健康档案,全年慰问退休人员73人,为74人报销了老年大学学费。完成分片区离退休老同志活动中心建设准备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顺利通过全市档案工作专项督查。

六、扎实科研管理,积极服务社会

贯彻“科技兴校、服务社会”理念,完成新一届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的改选、建设工作,进一步修订科研工作有关制度,加强校内科研平台建设,完善教科研团队管理,最大化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一)加快科研管理制度修订与完善

按照“放宽、激励”的指导思想,参照中央和省市关于高校科研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对校内科研管理有关文件进行修订,出台《学术道德规范》《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重点科研项目培育基金管理办法》和《学术交流活动及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为科研工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加紧科研平台建设与成果转化

新成立“区域健康(镇江)研究院”,推广镇江医疗改革经验,助力区域大健康发展。新设立镇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中心,梳理镇江文脉,弘扬运河精神。吕凤子文化教育研究所被列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全年召开3次科研工作座谈会,专门邀请省教育厅社政处王伟处长到会指导;先后邀请省社科院夏锦文书记、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等专家到校作专题学术报告,邀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来校指导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有效推动科研氛围营造和成果转化工作。

(三)加强科研项目培育与过程管理

坚持过程管理,对现有科研机构和第二批科研团队进行中期检查,组织开展校级课题申报,立项重点课题6项、青年专项课题10项。全年组织申报市级以上各类课题229项,获批立项课题120项;其中横向课题15项。到账经费338万元,其中横向经费到账126万元。申请专利83件,其中发明专利43件,实用新型专利38件,外观设计专利2件;授权专利251件,其中发明专利35, 实用新型专利210件,外观设计专利6件。

七、科学谋划招生,稳妥推进就业

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招生、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做好学生入学和离校服务,招生规模创近5年最佳,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一)高水准开展招生宣传

认真学习贯彻省教育厅关于规范招生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招生工作经费的管理与使用,修订完善招生工作方案和中高职衔接学生培养方案。按照“前移入口、拓宽进口、高移出口”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招生骨干团队作用,有效确保招生规模数和实际报到率。全年共录取新生2948人、录取率86.7%,实际报到2773人、报到率94.06%

(二)高质量推动创业就业

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主题讲座、企业HR进校园专题报告会、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展演评审、创业设计大赛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着力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通过举办留镇行动专场招聘会、高新区校企对接会和秋季校园招聘会等活动,为2076名应届毕业生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机会。全年获“学创杯”2018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总决赛特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5项,19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省级立项。就业创业工作得到省专项督查组的一致好评。

八、完善内部治理,构筑幸福高专

在有效保障各校区日常教学、生活秩序的基础上,深入贯彻“精细化+人文化”工作理念,坚持“走动管理,亲情服务”,进一步加强校园内部治理,建设幸福高专。

(一)加强后勤安保管理与服务

加快推进校区配套项目建设,加强对校门口流动摊贩的综合治理,推动各校区周边及内部环境整治。出台《楼长制管理办法》,健全楼栋长常态服务机制,与物业公司、保安公司整体联动、精准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不定期开展食堂安全抽查。实行24小时维修承诺制,有报必修、有求必应。加强与市公安局内保支队、国家安全局、长山派出所、属地城管部门等单位的密切联系,完善特殊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妥善处理学生意外溺亡等事件。学校被评为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

(二)做好国有资产管理与增值

稳步推进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实现资产审核、折旧、出入库工作等云管理。及时掌握现有资产存量、增量以及入账情况,认真做好资产登记管理,确保账账、账卡、账物相符。全年完成政府集中采购22项、分散采购20项,自主招标17项,自主询价采购13项,采购金额总计2604万元;受理设备维修96次,完成改扩建项目30余项。

(三)强化财务管理与招标审计

科学编制年度学校财务预决算,合理分配各部门经费预算,着力简化财务报销流程。全年完成招标项目70项,正在推进4项,涉及资金3500万元,节约率约10%。严格基本建设、维修等工程审计,送审基建、零星维修等项目31项、完成24项,核减额近46万元,核减率12.02%,对201份合同内容进行复核。

(四)加快智慧建设与信息服务

围绕“智慧校园”建设目标,加快推进新校区基础平台建设,对18个子系统进行梳理、维护和优化,实现校内网络互连互通。完成信息标准体系、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新老邮件系统平滑升级等工作。加快完善图书馆现代化改造工作,做好密集书库图书加工工作,完成了近15万册图书的馆藏信息变更,全年征订新书8693种、17496册,完成丹阳学院2115种、4136册新书的搬运移交。组织开展读书节活动,评选校内“阅读之星”“书香班级”和“书香学院”,开展“品读好书激励梦想”读书征文等活动,进一步浓郁“书香校园”建设氛围。

(五)推动对外合作交流规范有序

专门出台《学生留学交流经费资助管理办法》《国际交流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快对外合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举办首届“游学留学宣传周”活动,向12个国外院校及机构开展10场专题宣讲。先后与韩国牧园大学成立“中韩文化交流中心”,与澳洲“中澳泛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签署《合作协议书》,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签署《谅解备忘录》,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医学高等专科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韩国全南科技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经济大学、泰国西那瓦大学、英国班戈大学、台湾高雄餐旅大学等院校围绕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交流洽谈,极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全方位提升教职工幸福感

围绕幸福高专建设,将全体教职工纳入会员服务范畴,做好高校园区配套住房登记统计等工作。按省市最高标准发放教职工福利,节日慰问品标准由1000元提高至1800元,生日蛋糕费用由300/人提高至400/人。建成会员基本信息数据库,深入了解每位教职工家庭情况,及时探望患病的教职工。全年完成慰问5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5万余元。先后组织开展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六一”教职工亲子活动、教职工羽毛球团体比赛、秋季户外健步活动、校园迷你马拉松、教职工乒乓球混合团体赛、教职工文化作品展等活动,促进了教职工身心健康,增加了相互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