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代会报告

 

同心同德  群策群力

开启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学校工作报告

 

2019223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2018年工作,规划2019年工作,团结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投身应用型本科创建,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伟大祖国70华诞献礼。

现在,我向大会作学校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  2018年,内涵建设成果丰硕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首个整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学校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内涵建设迈出崭新步伐。

一、优化发展布局,加快综合改革。按照“三大专业组合”[]的思路,顺利完成人文旅游与艺术学院、电气电竞与交通学院合署办公和人员调配工作,加大“大健康”版块投入力度。全年召开5次院长例会,围绕内涵建设、二级管理等主题,纵深推进“1+3+N[]综合改革,修订并重申二级管理,强化法律顾问、校领导联系学院等机制建设,发布各类改革文件32个。探索“三元混合所有制”[]办学,获批省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重大课题。

二、坚持对标找差,推进本科筹建。对照应用型本科设置标准,采取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方式,扎实推动筹建工作。赴深圳技术大学等高校调研本科建设,推进完成了首批拟申本专业论证材料、三大部门特色报告、镇江学院五年建设规划等重点文本的撰写,做好10项一级指标、80项二级指标的基础性台账资料的准备。按照“以筹促建”[]的思路,有效推动各学院学科与专业、实验实训以及图书资料室建设工作。经教育厅专家组现场考察和推荐,镇江市以学校资源为主体新设应用型本科院校,被列入江苏省2018年度本科申报设置计划。

三、突出教学管理,提升人才质量。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三全育人并举,构建大思政格局”特色项目培育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部等建设工作。对照新工科和《悉尼协议》[]标准,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2个专业启动以《悉尼协议》为范式的专业建设。加快“卓越学院”“新时代女子学堂”建设进程,制定首套“卓越工匠”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教学规范》进行修订。按期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中我校承接的各项任务。新增12门优质网络课程,立项30项教学改革项目,对21门在线课程和68项教学改革项目进行结项验收。引入“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探索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新模式。获批“医学检验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8个新专业。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国赛三等奖1个,省赛一等奖8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1个。

四、积极对外交流,深化产教融合。举办首届“游学学宣传周”活动,向12个国外院校及机构开展10场专题宣讲。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医学高等专科学院、英国西英格兰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台湾高雄餐旅大学等学校达成合作意向,与韩国牧园大学共建“中韩文化交流中心”。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周、校企合作推进月等活动,与惠龙易通、大全集团、索普集团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与镇江新区管理委员会、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文都教育集团等单位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有关事宜。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教育合作项目顺利通过首批验收。

五、持续以文化人,倾情服务学生。传承吕凤子“崇爱尚美”文化,开展第二轮校园文化布置、“美哉高专美在高专”摄影比赛等活动,加快博物馆建设方案深化设计,面向全社会开展最高奖励20万元的校园文化景观整体规划设计招标。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崇爱尚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美育精神教育活动,构筑“三全”[]文化育人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加强宿舍公寓社区化智慧管理,在“一站式”学生事务大厅推行“全日制”工作模式[],出台《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管理办法》,建全完善“学校—院部—班级”三级心理教育工作网络,全方位做好学生服务。3个班级获得省“先进班级”称号,2个团支部被评为市先进团组织,1人获得茅以升家乡教育奖,4人被评为市优秀团员。

六、规范科研工作,提升服务能力。修订、出台《学术道德规范》《重点科研项目培育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成立“区域健康(镇江)研究院”,推动镇江健康产业发展;设立镇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中心,弘扬运河文化精神。先后邀请省社科院夏锦文书记、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等专家到校作学术报告,吕凤子文化教育研究所被列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全年立项课题120项,到账经费338万元。授权专利251件,其中发明专利35件。

七、扎实招生宣传,精准就业服务。修订完善招生工作方案和中高职衔接学生培养方案,充分发挥招生骨干团队作用,共录取新生2948人,招生规模创近5年最佳。组织开展创业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获“学创杯”2018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总决赛特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5项,19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省级立项。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八、加强内部治理,完善保障体系。出台《楼长制管理办法》,加强对校门口流动摊贩的综合治理,推动各校区周边及内部环境整治,学校被评为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推进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完成招标项目74项,涉及资金3500万元,节约率约10%。送审基建、零星维修等项目31项,核减额近46万元,核减率12.02%。加快推进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完成信息标准体系、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新老邮件系统平滑升级等工作。全年征订新书8693种、17496册。

九、强化师资建设,打造幸福高专。通过组团出访、境外进修和高访等途径,出国培训近30人,国内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66人次。全年引进博士4人,高技能人才1人,副高3人,硕士12人,送培博士9人。新增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培养对象3人。制定出台过渡期校内职称聘任实施办法,完成新一轮岗位晋级工作。2018年,学校将全体教职工都纳入会员服务范畴,按省市最高标准发放教职工福利,节日慰问品标准由1000元提高至1800元,生日蛋糕费用由300/人提高至400/人,教职工人均工资待遇(含公积金)较上一年增涨9.42%。认真做好高校园区配套住房登记统计工作,建成工会会员基本信息数据库,深入了解每位教职工家庭情况,及时探望患病的教职工。先后组织开展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六一”亲子活动、迷你马拉松、乒乓球混合团体赛等活动,促进了教职工身心健康,营造了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经过努力,较好完成了年初制定的10项实事,教职工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8年是学校搬入新校区后的首个整年,学校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力以赴保障了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实现了国字头项目和省级教学团队的新突破,取得了招生规模的大幅度增长,本科筹建工作也被列入2018年度江苏省申报设置计划。

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更有深切的体会:当前学校“创优升本”工作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期,需要大家同心同德、奋勇前行。只要我们坚持内涵建设不动摇,聚力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化改革,矢志不渝,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破茧而出、涅槃重生。

寒假伊始,我们不少中层干部和教师放弃了个人休息,全身心投入本科筹建工作一直到腊月二十九;正月初六开始,又无怨无悔地到校参与申报材料的修改工作。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历届老领导,向包括离退休同志在内的全体教职员工及其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让我们一起为奋斗中的高专人鼓掌点赞!

 

第二部分  2019年,高质量发展再创佳绩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学校实现“创优升本”目标、昂首迈向应用型本科的关键之年。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恪守立德树人宗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力推动内涵建设,全方位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创成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水平完成本科筹建

经过努力,筹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已经成功“驶离镇江码头”“经转南京港”,即将“驶向渤海湾”。面对历史性机遇,全校上下更要统一共识、全力以赴,以“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姿态,全身心投入本科筹建工作。要进一步贯彻国家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要求,优化学科专业设计,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推动各批次申本专业建设,营造多纵队齐头并进、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要进一步总结凝练本科筹建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加大“以筹促建”力度,切实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要按照教育部专家组3月底到校实地考察的时间节点,倒排序时,挂图作战,一着不让地做好本科筹建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充分吸纳教育厅专家组现场考察和指导的意见建议,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提前思考、谋划、部署迎检工作。

二、高站位深化综合改革

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对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二级管理执行,深化校内综合改革,加快探索产教融合、多元混合动力办学机制。

1.完善学科专业组合加快“三大专业组合”建设进程,探索搭建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三大学科组合”。对照产业需求及时调整现有专业,核减不符合发展方向和招生不良的萎缩专业,全校专业数稳定在35个左右。

2. 纵深推进综合改革。梳理回顾“1+3+N”综合改革的经验和成效,明确下一步改革发展的重点举措,形成一揽子改革方案并分类别序时推进。按照“人权、事权、财权”三权下放的原则,在各学院(部)全面实行二级管理,完善二级单位资源配置与管理运行机制。完善院长例会机制建设,探索改革新举措,解决发展新问题。

3.全面推动产教融合。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加快混合所有动力机制的探索实践,制定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立足镇江产业需求,深度对接惠龙易通、江苏润模、大全集团、索普集团、睿泰数字产业园等企业,合作共建各类别应用技术研究院。加快丹阳、句容、扬中产业学院建设。

三、高质量推动内涵建设

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高质量发展既有成果,从现代化师资培养、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系统设计内涵式发展的目标、方案和举措,推动内涵建设晋档升位。

1.加大内培外引,建设现代化师资队伍。围绕应用型本科办学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个、高层次学科、专业带头人、高技能人才10~15人。完善过渡期职称评聘方案,优化职称考评体系。推进教师博士化工程,加大师资外培力度,鼓励教师申报“第二职称”,确保“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推进“长山名师”培育工程,探索形成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能承担“学科建设+专业教学+社会服务+科研研发”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2.加快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化办学实力。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构筑大思政工作格局。实施重点专业建设计划,参照首批申本专业的经验做法,梳理各批次申本专业建设情况,加强统筹指导。做好首批校级品牌专业验收工作,力争省级品牌专业新突破。积极推行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遴选工程,切实选派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专业负责人推动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通盘梳理实验实训资源,对现有实训室进行效益评估,严把新建实训室审核关。提升实践性课程学时占比,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信息化工程,纵深推进在线资源开发和课程建设。

3.加强质量评价,完善闭环式保障体系。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模式,扎实开展学科(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年、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和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健全院校两级督导体系,改革教学考核评价模式,探索建设教学工作诊断、反馈与改进制度,形成教学质量监控闭环管理。

四、高起点谋划人才培养

坚持立德树人宗旨,积极搭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工作体系,培育符合行业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扎实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加强对招生政策的研究,完善招生计划投放的科学性和招生方案的合理性。注重招生工作规范管理,优化招生团队,提高招生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招生宣传的有效性。坚持“健体瘦身”,科学设置招生录取分数线,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实现招生规模与招生质量协调共进。在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适度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

2.全力做好学生在校培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搭建“德智体美劳”五育体系,重点提升美育、劳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扎实开展“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征集、教学名师培育等活动,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持续推动“三全”育人。加快“卓越学院”“新时代女子学堂”建设,完善“人文导师+技能导师+职业导师”的卓越工匠培养体系,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打造以“崇爱尚美”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专业能力和人文修养,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试点“1+X”证书制度。完善一站式服务中心、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等载体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创新团委工作机制,依托团委成立大学生艺术合唱团,全面做好团代会、学代会换届工作。

3.精准服务学生创业就业。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实践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确保初次就业率达到90%,年终就业率不低于95%,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五、高标准提升科研水平

坚持“科研兴校”,充分发挥学校在地方应用技术研究中的“智库”作用。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做大做优社会服务。

1.强化科研管理,提升创新能力。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投入,积极构建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增强科研平台支撑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中心、镇江经济研究院、吕凤子文化教育研究所等社科基地的作用,探索多学科交叉的方式配置研究团队,提高科研工作的集成度。全年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立项不少于150项,科研、社会服务到账经费不少于300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SCIEICSSCI等)不少于30篇;授权专利数不少于100件,其中发明申请量不少于30件。

2.强化职业培训,完善服务体系。精准对接行业企业和社会需求,通过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职业培训教学质量,切实做大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别职业培训。出台校内教师社会服务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积极引导校内教师赴企业交流协作,为企业答疑解难。

六、高品位打造人文校园

传承“崇爱尚美”校园文化,弘扬“人文化+精细化”服务理念,全力建设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幸福指数爆棚的现代化校园。

1.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快“两馆”[]建设,完成校园整体文化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开展第三轮校园文化布置,优化课堂教学的文化环境。实施学院文化精品建设工程,打造“一院一品”特色文化。深入开展“大众篆刻”推广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篆刻产品。

2. 强化校园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新校区各项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食品卫生责任制、楼长制等体制机制,巩固平安校园示范高校建设成果。在明确“家底”基础上,有效配置、利用和盘活各种资产,提升资产经营资本运作发展能力。强化财务计划与管理,通过多种措施和渠道增加学校收入,健全党员干部离任审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利益分享机制,鼓励二级学院充分利用办学资源,增加办学收益。

3.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完成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决策分析系统数据分析模块和4个云桌面实验机房的建设,开设云办公存储空间,加快人事信息、学生信息系统建设进程。加大申本专业图书采购力度,提高馆藏图书、电子资源、课程资源的建设及共享程度。

4.提升师生幸福指数。启动二级院部教代会制度建设工作,加快六型“教工之家”建设,深入开展教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完善教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制度,努力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减轻教职工因患病给家庭经济和生活造成的实际困难。科学调整绩效工资比例结构,增加教职工福利待遇,全方位关心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全体高专人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网上一直流传这么一句话:猪年肯努力,啥都能配齐。2019年对学校而言,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不管前方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应用型本科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让我们同心同德,奋勇前行,昂首迈向应用型本科建设新征程,努力开启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给大家拜个晚年,祝愿全家福安,一生长乐。

谢谢大家。

 

 

 



[]三大专业组合:面向智能制造和现代工业,做强装备、电竞、交通、化工等专业,打造大工科版块;面向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做精人文、旅游、艺术、学前教育等专业,打造大文科版块;面向社会需求和民生事业,做大卫生护理、眼视光等专业,打造大健康版块。

[]1+3+N综合改革:1是学校层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3是重点推进的院部、机构设置调整和二级管理优化3项重点工作;N是分类别召开10余场改革发展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将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交办、限期办结,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各自形成的N项具体改革举措。

[③]三元混合所有制:这里指一种办学模式的探索,具体是采取政府、企业、学校三者混合所有的方式,集成各方资源,进行办学实践。

[④]以筹促建:意为以本科筹建推动内涵建设,具体而言是将本科筹建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做法进行普及和推广,以筹建工作加快学校内涵发展。

[⑤]《悉尼协议》:由西方多个发达国家的各类工程教育学会共同签署的国际工程教育资格互认协议。

[]“三全”:这里指“全员全域全程”三全育人体系。

[⑦]全日制工作模式:这里指学生事务大厅在工作日从早8点开放至晚7点,方便学生办理各种事务。

[⑧]“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

[⑨]“两馆”:指中国正则绣博物馆暨镇江高专校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