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代会工作报告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次会议工作报告

丁钢

2022313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次会议。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  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内涵建设,推动内部治理,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新突破,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一、坚持党引领,全面从严治党

推进党建“四项工程”行动计划,编印《镇江高专党建标准化工作规范手册》,完成首批“党建标杆院部”“样板支部”检查验收。选树并表彰先进党组织10个、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53人,为25名光荣在党五十年的老同志颁发纪念奖章。成立了镇江高专民革支部。发展党员212人,预备党员转正65人。开展两轮专项督查,对第一轮专项督查“回头看”。全年重要事项权力节点备案35件、发出纪律检查建议3份,受理信访件5件。

二、强化学习教育,为民济困解难

投身党史学习教育,校领导带头上党课9场次,召开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专题读书班和培训会等21场次,组织开展“五个红色、四个一百”“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等各类活动600余场次,超25000人次参与。制定“2021年学校立德树人重点任务清单”,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参与度达97.8%。形成“123N”“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工作机制,组建24支“学亚夫、做亚夫,把成绩写在大地上”实践团队。领导干部完成“一人一重点、领办解难题”项目77项、“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清单项目86项。

三、矢志“三全育人”,构筑“五育”体系

完成第二批18个“三全育人”特色项目的评审,新立项3个课程思政专业和2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编印学校《2020年度“三全育人”工作报告》。学校获批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一校一品”优秀示范基地、镇江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2018~2020年度镇江市文明单位。

四、加快提质培优,推动“创优升本” 

对照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37项建设任务,梳理形成工作清单,推动销号管理,学校成功入选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培育单位。对照本科高校设置新政策,深度协调市委、市政府和市相关部门,全力推进应用型本科申报,完成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表、论证报告等材料的撰写、上报工作。

五、深化“三教”改革,提升培养质量

立项校高水平专业群4个,完成8个校级品牌(骨干)专业第二轮验收,获批新专业3个、江苏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在线开放课程6门、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立项校级重点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项目42门。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获批“1+X”证书试点项目4个。5部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江苏省规划教材,其中3部教材推荐参评国家规划教材。1部教材入选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江苏推荐项目。修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教学违规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办法》,面向青年教师开展“督教互动,提质培优”专项行动。3个案例入选省职业教育质量报告。

六、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对照省市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实验实训室安全检查并整改到位。与西理智造(江苏)园区发展有限公司、润州区人民政府签订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实质性推进与睿泰数字产业园共建产业学院工作。与江苏教育发展有限公司、镇江市明都大饭店管理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签订框架协议书。完成《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落实情况省级督查迎评工作。新聘校级产业教授5人,1人获评省级产业教授。扎实开展成人教育、开放教育、社会教育、专接本管理、专转本培训等工作,稳定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

七、坚持多措并举,真情服务学生

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两支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教育活动,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教育工作网络,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测试,线上线下常态化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依法廉洁征兵。全年发放国家奖助学金、建档立卡家庭学费减免补偿金等各类费用约1509.8万元,获全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圆满召开第八次学生代表大会,规范学生社团建设,镇江高专校园直播间正式上线。新增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8人、省级先进班集体3个、省级优秀毕业生3人。获批省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个,长三角高校大学生重走革命路暑期社会实践专项优秀团队1个(镇江地区唯一)。

八、加大招培力度,提升师资素质

制定镇江高专人员总量管理专项工作方案,完善岗位设置,做好人员安排。全年引进博士7人,招录硕士37人,事业单位人员内部流动引进7人。新增在职攻读博士4人,申请博士后进站2人。新增“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市高校“十佳教师”1人、市“三八红旗手”1人、省科技副总1人。召开庆祝第37个教师节暨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举办“导师制”拜师结对活动,面向近5年入职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成立镇江高专长山博士合作社。完成中层干部和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档案审核。认真做好老干部信息平台系统的录入和维护工作,为离退休老同志提供全方位服务。

九、完善科研管理,推动科技服务

修订《科研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教师服务社会成果奖励办法》《校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验收合格。全年立项课题145项,到账经费355.5万元,其中横向课题立项44项,合同金额296.7万元,到账经费228.5万元。完成江苏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备案19项,较2020年增长72%;备案合同金额272.7万元,较2020年增长474%SCIEI收录,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省级期刊论文87篇,出版专著教材17部,获政府成果奖10项。申请专利42件,授权专利99件。牵头成立省文化旅游行指委文化服务类专委会和镇江市旅游学会,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研究院镇江分院等平台建设。

十、稳定招生规模,推进就业创业

全年录取新生3140人、社招学生101人。制定《镇江高专就业工作量化考核实施办法》,开展系列校园招聘会和毕业生企业行活动,就业工作完成省厅“双达标”要求,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3.16%。获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红旅赛道创业组)三等奖、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创意组)三等奖、第20届微软“创新杯”中国区总决赛“优胜奖”、“学创杯”全国大学生综合模拟演训活动总决赛二等奖等奖项。26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省级立项。

十一、加强综合治理,建设幸福高专

完成润州校区搬迁和南徐校区改造并投入使用。常态化、精准化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完善校园110”服务。获批省“节水型高校”。开通校内美团外卖业务,优化食堂就餐环境,对食品处理各环节进行监控。完成2020年度学校国有资产的编制上报。开展各类项目招标工作50余项,涉及资金量约2500万元,平均节约率约5%。成立审计委员会,对324份经济合同开展审计审核、备案,完成41个基建维修项目的外审,核减率5.54%。开发和完善各类终端应用,做好教学信息化条件保障和技术支持。全年征订新书7748种、13453册。开展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减脂塑形培训班、助力乡村游等活动。教职员工午餐补贴提升到400/月,为师生提供亚夫农产品、净菜、年货等团购服务;11月起到学期结束,向全校8852名学生每人每周发放10元就餐补贴。

十二、202110实事推进完成情况

七届二次教代会梳理了2021年的10件实事,总体而言完成情况较好,未完成的项目将于今年加快推动完成,具体请见下表。

序号

实事项目

完成或推进情况

1

建成学校南门、正则楼、西门文化景观,启动中心文化广场建设

建设中

2

建成学生第二食堂,推动教职工活动中心建设

推进中

3

丹阳校区建成智慧校园,改善润州校区办学条件

基本完成

4

实施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励举措

已完成

5

争创省教学成果奖1~2项、省优秀教学团队1

已完成

6

建成大学生社区服务中心暨创新创业基地

建设中

7

力争学校科研服务指标进入全国高职院校前100

已完成

8

实施博士学位在职教师800/月的博士津贴制度

已完成

9

实施在职在岗女教工1200/年的特殊津贴制度

因上级政策调整暂不能实施

10

争取在职在岗教职工人均工资福利待遇上浮5~10%,退休人员慰问金从5000元增加到7000

已完成

第二部分 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学校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发力通过省高水平高职学校验收,加力推进应用型本科创建工作,全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一、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党建新作为

一是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切实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新举措,进一步坚定人民立场“国之大者”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开展中国精神普及宣讲活动,引导全体师生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党建统战工作长效化。压实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健全党建工作体系完善党建工作标准纵深推进党建四项工程、区域党建联盟等项目建设,打造省级先进党支部1个,争创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院校”强化“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向基层延伸、落地落实。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化以案促改,用好专项督查成果,完善体制机制,堵塞制度漏洞。贯彻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推进统战工作。

三是意识形态工作系统化。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细则,加强意识形态重点领域的风险研判、防范和情况通报,完善意识形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牢牢守住校园意识形态阵地,确保重要节点校园安全稳定。

四是思想宣传工作特色化。围绕学校党委、行政重点工作,主动策划、稳妥推进学校思想宣传工作。用好“学习强国”等资源,推出特色项目与特色活动,打造特色宣传案例总结特色宣传模式,营造重要节点的宣传氛围。

二、以创优升本目标引领内涵建设新突破

一是“创优”上取得突破。逐项对照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校建设标准,在教科研项目、教科研奖项、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学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双师型教师比例、毕业生就业率职教集团建设等指标上,创新工作方式,实现新的突破,确保高水平通过省级验收。

二是“升本”上取得突破。加强3+2”本科专业管理,积极培育申本专业,以列入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为基础,认真对照应用型本科设置要求,在人才队伍、科研到账经费、实验实训室、图书资料建设上创新思路、补齐短板、力求突破,积极做好本科申报准备工作。

三是在师资建设上取得突破。优化高层次人才专业分布,重点引进申本专业急需的博士,全年引进博士10,打造高水平教科研团队1~2,积极培育省级教学名师校企共建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比例增长10%。思政课专任教师学生比例达到1350,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与学生比例达到14000对照2022省级职称评聘新要求,制定学校职称评聘细则,高质量做好职称评聘工作。

四是在专业建设上取得突破。全年力争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8项以上,学生技能竞赛获奖15项以上。推进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立体化等新型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全年力争获批立项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级重点教材2部。加强省级及以上在线课程资源、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积极培育省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5门、省级及以上教学资源库1个。强化高水平专业群和重点专业建设,推进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职教集团建设工作新增1+X”证书试点项目3个,积极培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项目1个、区域有影响力的产业学院职教集团1个。

五是在科研与社会服务上取得突破。精准做好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在国家级项目上实现新的突破。提高专利转化运用数量、金额,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加强校级科研机构和第三批科研团队的绩效考核评价,大力培育省级以上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全年力争立项各类科研与社会服务项目200其中省级及以上项目15项,省级科研技术服务平台1个,总到账经费500万元。提升开放大学办学影响力,全年开展各类社会培训服务不少于20000人次

六是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突破。加强信息化校园的整体设计,以《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为依据,以校园应用为导向,顶层设计优化智慧校园系统,加快推进各校区信息化系统、模块的有效集成,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完善信息化教学条件保障,提高信息化教学支持力度,加强信息化教学培训。

三、以立德树人宗旨引领育人工作新篇章

一是思政育人出品牌。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品牌化建设统筹设计“三全育人”典型校建设,开展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新增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2门,争创省级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加强520平台、晨读经典、新时代女子学堂、正则印社等建设,推进五育并举五育融合转化,形成五育融合典型案例。

二是学生管理出经验。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力争获得省级辅导员年度人物、大学生年度人物1人。强化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实施学生社区化管理,建成大学生社区服务中心暨创新创业基地。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发挥资助育人功能,真情服务学生成人、成才。

三是招生工作出新招。科学设置招生专业,合理分配招生计划,加大申本专业招生规模,提升重点专业招生质量,稳定社会招生专业数量全校招生规模稳定在2500~3000人。结合后疫情时代的特点,有效推进招生工作信息化建设。

四是创业工作出质量。健全校院两级就创业工作体系,强化就创业指导服务加大绩效考核和奖惩力度,探寻师范、护理等专业就业率提升实招,确保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0%,年终就业率达到95%,力争“互联网+”“挑战杯”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赛项获奖2项以上

五是群团工作出亮点推进共青团工作制度化、特色化建设,着力打造青春呵护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项目、青春健康校园行项目、文化润心非遗保护项目等团学品牌。

四、以幸福高专建设引领内部治理新气象

一是疫情防控再加强。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精准化要求,持续加强新冠疫情及各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做好师生员工健康监测,根据疫情发展动态调整教学工作,保障校园安全和师生生命健康安全。

二是校园稳定再加强。做好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加强重大事项安全风险评估,强化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做好危化品处置,推进危化品库建设。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和防诈宣传等工作,提高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快速反应与处置能力。

三是教学保障再加强。优化教学质量管理数据平台,发挥数据诊断评价功能,常态化推“督教互动”工作。推进固定资产分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四是后勤保障再加强。主校区第二食堂和丹阳校区食堂建设,做好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提升食堂服务水平抓好水电工、楼长、勤工俭学学生三方巡查网络建设推进主校区宿舍服务中心、垃圾房丹阳校区文化生活服务中心等建设,提升南徐校区后勤服务质量。

五是财务工作再加强。科学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多渠道筹措资金,列支专项经费,重点支持人才引进、专业)建设、实验实训科研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建设。强化审计工作,完善招投标流程,提升招投标效率。

六是校区综合整治再加强。开展南徐校区、老校区、丹阳校区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主校区人文环境建设,完成主校区吕凤子雕塑制作,继续推进2~3个点的校园景观建设

七是幸福指数再加强。统筹推动工会、妇联、关工委等各项工作,“六型”教工之家建设,建成教职工活动中心健全教师荣退机制,完善教师福利待遇,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为推动事业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时代孕育新机遇,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在全校上下锚定“创优升本”目标阔步前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激发“活”的思维,砥砺“闯”的锐气,找准“破”的办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