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代会工作报告

 

逐梦前行扬帆远,砥砺奋进再出发

——七届二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工作报告

丁钢

20213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七届二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  收官“十三五”

 

2020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聚焦内涵建设,强化内部治理,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圆满完成“十三五”收官工作。

一、做好疫情防控,保障生命安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及时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设立9个工作组,搭建了“学校—院部—班级”分级推进的工作机制;制定了“三案九制”等制度,贯彻落实全封闭管理、“日报告”“零报告”、后勤保障、宣传教育与舆情监测等工作机制;落实《全在线课程实施方案》,350门次公共基础课、718门次专业课采取在线教学授课。

二、贯彻立德树人,推动三全育人。开展“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助力学校思政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网上重走长征路”“四史教育”等主题活动,制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主要工作任务清单》,推进“三全育人并举,构建大思政格局”特色项目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部建设;探索实施“专任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推进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培育首批12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征集40多个“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并汇编成册。“晨读经典”阅读项目获“镇江市2019年优秀阅读项目”。

三、坚持从严治党,提升勤廉意识。发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清单》,层层签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对2个学院党总支开展首轮专项监督,开展办公用房、“私车公养”、加油卡和苏通卡清理等专项整治工作。全年处置问题线索3件、诫勉谈话1人、提醒谈话5人,协助市纪委监委批评教育1人、诫勉谈话3人、提醒谈话2人。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推进品牌、骨干专业建设,获批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1+X”证书试点项目5个、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部、省级重点教材2部。申报新专业4个,完成202035个专业、650门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师教学竞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加强实验实训建设,做好实验室危化品管理。获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行业技能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制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2个案例入选省质量年报。镇江开放大学荣获“江苏省2020年度社会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五、对接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医教融合,与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市直7家医院、泰康保险、上海柯渡医学签订合作协议,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附属医院;推动体教融合,与镇江体育局签订框架协议;与文都集团、扬州益康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开展考试培训,与鱼跃医疗、施耐德电气、睿泰数字产业园等单位洽谈校企合作。与友好学校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结对共建。特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先生为兼职教授,新增产业教授7人、其中2人为省级产业教授。

六、真情服务师生,引领全面发展。完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对学务通小程序、宿管系统改版升级,一站式学生事务中心全年提供各类服务超过2000次。搭建“校院两级学生会主席团联席会议”制度,圆满举行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完善“学校—院部—班级”三级心理教育工作网络。3个班级荣获“省先进班集体”称号,4名学生被评为“省三好学生”,4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1名学生获“茅以升家乡教育奖”,谢杨杨老师获第八届江苏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三等奖,学校被评为“2019年度全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优秀学校”。

七、推进人事管理,提升师资水平。印发《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文件汇编》,制定《学校教师师德负面清单及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引进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18人,副高职称1人,委培博士毕业4人、送培1人。规范校企用工人员管理。新增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开展省级以上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53人次,其中国家级培训19人次。建成学府路校区离退休老干部活动中心投入使用。

八、加强科研管理,优化社会服务。对校级研究机构和科研团队进行考核验收。获批“江苏省高职院校社科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基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承办第二届大运河文化论坛和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年度工作会议。全年市厅级以上项目立项134项,到账经费194.95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27篇,编著教材7部。申请专利235件,授权专利103件。

九、做大生源规模,推进创业就业。全年招生录取4178人,其中大专生3480人、社会人员113人、中职录取585人,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突破万人规模。开展线上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和服务,举办“毕业生空中双选会”,制定就业量化考核办法,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3.8%。获“‘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模拟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三等奖1项,25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省级立项。

十、加强综合治理,提升治校水平。加快推进各校区综合整治和配套建设,完善楼长制服务机制,通过省高校后勤安全检查,学校被评为“2019年度江苏省节水型单位”。加强与市公安局内保支队、长山派出所、属地城管部门等单位的密切联系,完成长山校区围墙和警务室建设,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完善特殊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开展资产“云”管理,启动资产清查,完成2000~2019年固定资产明细账目与财务明细账目的核对工作。推进完成省、市公共交易网上采购等工作,涉及金额256.7万元。开展各类项目招标46项、完成42项,涉及预算资金3000余万,已办结项目资金平均节约率约为7%。完成2个品牌专业效能督查审计,对9位中层干部开展离任审计工作。送审19个基建维修项目,核减金额16.59万元,核减率3.12%。对198份经济合同开展审计审核、备案。

十一、建设智慧校园,提升幸福指数。完善后疫情时代智慧校园基础网络系统、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等信息服务,启动大数据集成工作,完成大数据流转主要流程,获批“江苏省智慧校园”。建成影视欣赏室,完成多媒体教室云桌面项目验收、公共教室无线网络改造、校区安保视频监控等信息化建设项目。全年征订新书9216种,14595册。召开妇女联合会成立暨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做好镇江市“互助互济”保障计划及校内医疗互助会补助工作,对中高考教职工子女开展慰问,做好消费扶贫工作。合理添置、调整教职工通勤车安排,教职工餐厅就餐费用按次返还3元。组织开展“抗疫情、享健康、乐生活”系列文化活动、教职工健身操大赛、羽毛球比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过去的一年,我们力同心,迎难而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党委坚强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的结果,是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同德、抢抓快干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人士鼎力支持与无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所有为学校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们,离开领导岗位、工作岗位的离退休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第二部分  擘画“十四五”

 

 “十四五”时期,是学校深化内涵建设、完善内部治理、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五年,是学校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创特的重要五年,是学校全力实现创建高职本科发展目标的挑战期、机遇期和决胜期。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培优赋能”实施路径不动摇。“十四五”期间,学校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着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着力优化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创新科研机制改革育人模式,着力构建体系更加完备、制度更加健全、标准更加完善、条件更加充足、评价更加科学的办学体制机制,使学校整体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坚持高标准定位,明确“提质升本”发展方向不动摇。“十四五”期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依法治校、人才强校、专业立校、科研兴校、文化润校、团学宜校、管理优校,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越,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上乘,办学效益突出,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十四五”期间,学校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坚持“五育融合”与“三全育人”相互融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以“课程思政”改革为载体,打造“课程思政”平台,构建“课内教书育人、课外融合育人、校内外协同育人”的“三位一体”思政教育体系。

四、坚持立足地方发展,锚定“扎根本土”服务战略不动摇。“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立足服务镇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为地方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为产业融合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传承弘扬地方文化服务,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不断增强学校的贡献力和影响力。

 

第三部分  启程2021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校上下凝心聚力、解放思想,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今年,学校工作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精神,对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谋划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一、坚持谋篇布局,统筹部署“十四五”工作。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照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建设标准,科学制定学校“十四五”总体规划和院部建设发展、师资队伍、学科专业、科研与社会服务、学生工作、校区建设、校园文化、智慧校园、后勤管理与服务等子规划。积极争取升本条件,先行培育并建设2~3个本科层次试点专业。

二、坚持党建引领,切实提升党团建设水平。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形成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推进党史教育出思路、出成效、出案例,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强化党建四项工程,推动区域党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依规开展监督执纪,推进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开展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六型”教工之家建设,创新团委工作机制,推进团学组织深化改革。完善分校区离退休人员活动场所建设,发挥老同志作用,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健全离退休人员帮扶机制。

三、坚持立德树人,完善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强化五育工作,重点推进美育、劳育、体育工作。持续开展“三全育人并举,构建大思政格局”特色项目建设,完成第二批特色项目验收,第三批特色项目培育;完成2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部建设的验收工作,形成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典型案例;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主要工作任务清单》落地,编写“三全育人”年度工作报告。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加快12支优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培育。

四、坚持教学至上,精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实施“一校一企一品”行动计划,加快品牌、骨干专业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做好2个“悉尼协议”专业验收工作。新增社会体育专业,推进体教融合。全面推进“创新素质课程”平台使用,加快完善平台内创新素质课程。推进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研究,加快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搭建“线上+线下”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新增省级在线开放课程6~8门。以“双向双融通”为主要途径,校企双方师资互兼互聘,纵深推进产业教授聘用工作。力争全年新增省级重点教材2部、“1+X”证书项目申报获批不少于5个;获省级及以上奖励一等奖不少于2项,二等奖不少于3项,三等奖不少于10项;推进建设1个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1~2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3个服务专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产业学院。

五、坚持内培外引,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健全学校高层次人才招引工作机制,围绕重点专业、急需专业发展需求,力争全年引进博士8~10人,紧缺专业硕士25~30人,高层次人才团队1~2个,高层次学科专业带头人、高技能人才5~8人。出台《“双师型”教师培养奖励办法》《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管理办法》,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向在职博士发放专项津贴,加大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完善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优化职称考评体系。

六、坚持科研兴校,切实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加大对重点学科专业、重点实验实训室的投入,重视发挥吕凤子文化教育研究所、区域健康研究院、新医科高职教育研究协同创新基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镇江分院、赛珍珠研究所等社科基地的作用,打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智库”。加大对省级社科团队的支持力度,启动新一轮校级科研机构和科研团队建设工作。实现全年申报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不少于150项,立项不少于10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不低于15项、市级项目不低于20项、横向项目不少于25项,到账经费不低于500万元。

七、坚持以生为本,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建立“学生代表”座谈会制度,做好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宗教信仰学生、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群体的教育引导。加强“520”平台管理,畅通信息渠道,提高办事效率。完善“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集成功能。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对心理异常学生做到及早发现、早期干预、有效控制。加强宿舍文化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公寓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落实国家政策,做好征兵工作。争取“3+2”“5+0”等分段培养项目,持续做大合办本科专业规模。认真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完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工作。加强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校院两级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实现“初次就业”“年终就业”双达标。

八、坚持综合治理,扎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坚持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师生健康安全,建成健康促进学校。巩固平安校园示范高校建设成果,推进法治进校园,健全法治保障,加强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完善校园安全稳定协同工作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与处置能力。优化后勤服务机制,做好校园食品安全、楼宇安全维护、节水节电等工作,加强对校内服务网点的建设管理,督促提升服务质量。做好年度经费预决算工作,推进固定资产分级管理,做好资产云平台管理软件启用的基础性工作,提高资产管理的高效性和规范性。做好各类项目、采购等公示、验收工作。加强审计和招投标工作,提升经费使用效率。

九、坚持文化润校,加快建成人文智慧校园。传承“崇爱尚美”校园文化,加快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建设大学生艺术中心、校史馆,健全校园文化规章制度和文化标识,打造“正则讲坛”文化品牌,开展建党10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完善人事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考勤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的应用,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对接。做好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的采购工作,推进院部资料室建设,加强档案分级管理工作。

2021年,学校将重点做好以下十件实事:

1.建成学校南门、正则楼、西门文化景观,启动中心文化广场建设;

2.建成学生第二食堂,推动教职工活动中心建设;

3.丹阳校区建成智慧校园,改善润州校区办学条件;

4.启动实施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

5.争创省教学成果奖1~2项、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6.建成大学生社区服务中心暨创新创业基地;

7.力争学校科研服务指标排名全国高职院校前100

8.实施博士学位在职教师800/月的博士津贴制度;

9.实施女教工1200/年的特殊津贴制度;

10.教职工人均工资福利待遇上浮5~10%,离退休人员目标奖励从5000元增加到7000元。

各位代表、同志们,俗话说,牛马年,好耕田。在传统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在学校发展的新征程上,大家要不忘初心,争做无私奉献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吃苦耐劳的“老黄牛”,切实发扬“三牛”精神,砥砺奋进,争先作为,为实现学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书写精彩华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