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代会报告

 

聚焦创优升本[]  深化综合改革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83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现在,我向大会作学校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 2017年开启长山模式

2017年,全校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克难攻坚,奋力作为,圆满完成新校区搬迁,本科院校建设工作列入全国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开启长山模式,优化发展布局。20177月,新校区投资15亿、26万平方米的建筑及配套设施交付使用。8月份投入3000多万元,完成了办公用品、仪器设备、空调、图书、网络设备的搬迁和添置工作,实现了新老校区物理空间、网络系统和运行模式的顺利切换。9月份,十里长山迎来百年高校,镇江高专开启长山模式。同时,学校投资近600万元改造优化丹阳校区,投资72万元新建学府路校区焦山路大门并完成路面改造,超前优化发展布局。

二、奋力筹建本科,实现跨越迈进。以镇江高专为基础筹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几代高专人的梦想和追求。十年磨一剑,一年跳三级2017年初,筹建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张叶飞市长担任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上半年通过省厅专家组调研考察,列入江苏省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9月份列入全国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10月份通过省教育厅现场答辩;11月份通过省专家组现场考察,成为江苏省十三五期间第一所拟报教育部考察批建的新设本科院校。

三、推进产教融合,提高人才质量。扩大对外合作,与美国卡普兰大学、意大利布雷西亚美术学院等学校达成合作意向,与韩国牧园大学合作培养师资7人、学生2人。开展第二届校企合作推进月和企业文化宣传周活动,与江苏睿泰数字产业园、镇江新区新能源产业园等园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丹徒区人民医院共建附属医院,与苏州明基医院、镇江康复医院、江滨医院合作探索驻点班人才培养改革。实施“2.5+0.5”人才培养模式,印发启动《三项千万工程[]实施意见》,加快建设卓越学院。完成38项教改课题,新设68项教改项目和48门在线课程(资源)项目,制定实施全口径督导考核评价方案,探索合适化的高职教育改革。获批教育部校企合作项目1个、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项、江苏省“3+2”本科对接项目2个、江苏省高职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医学检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5个新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级行业技能大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省级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金奖1项、优秀奖16项。

四、坚持以德树人,加强文化育人。自觉传承校本传统文化,围绕吕凤子文化教育思想召开专家研讨会,出版学术专著1部,举办正则讲坛专题报告5场,开展新校区楼名路名征集、院部文化建设评比、最美高专摄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校本文化社会化;将崇爱尚美文化教育思想融入思政教学和课堂教学,构建和实施全员全域全程三全文化育人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3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2名教师、4个团支部、4名同学获得省市先进表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27次被省级以上外媒报道。

五、提高科研水平,增强服务能力。修订、完善了科研管理文件6项,完成首批科研团队考核,新建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校内研究机构和23个科研团队。全年立项课题145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立项29项,横向课题立项19完成了丹徒区全域旅游方案等地方应用项目。科研到账经费363.39万元,社会服务到账经费833.29万元;授权专利80件,其中发明专利20件;出版专著、教材7部,发表论文244篇。

六、规范招生工作,强化创业教育。在招生形势极为严峻的形势下,拓宽进口,扩大面向外省和中职的招生计划;前移入口,做大中高职衔接项目;高移出口,拓宽“3+2”本科对接项目,扩大专接本办学规模,招生规模扩大了7.83%,部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接近或超过本二批次。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行动计划》,设立200万专项基金,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七、规范内部治理,健全保障体系。推进“1+3+N”[]综合改革,激发内部活力。建立财务预算工作小组,严格财务预算管理。高标准执行招投标制度,累计开展招标项目55项,完成778.95万元的设备采购、1.86万册新书购置、3129台(套)拟报废设备的审批等工作。新校区搬迁、实验实训设施、食堂小店等项目都公开招标,规范操作,节省成本1200余万元,增加收入940余万元。增设专职人员加强审计监督工作,全年提出6项监察建议,完成3名中层干部离任审计和4项零星项目外审送审。健全后勤保障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新校区建立楼长负责制和24小时维修承诺制,确保安全稳定。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通24小时学生服务热线,实行副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条口工作人员夜间住校值班制度,开辟学生出行交通专线,开通学生到附属医院、社区医院的就诊绿色通道,为每栋宿舍楼配备应急使用小药箱

八、加强师资培养,提高幸福指数。通过组团出访、境外进修和高访等途径,出国培训15人,国内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66人次。通过加大引进力度和境外读博资助力度,全年引进硕士8人,引进和培养博士10人,晋升教授3人,正高职称教职工累计37人,在读和取得博士学位34人。争取市编办和人社局支持,积极做好新一轮岗位晋级工作和评而未聘人员的竞争性聘任工作,20183月份完成相关工作。2017年,教职工绩效工资总量系数由1.2增加到1.3,按政策上限提高五险一金待遇,提高企业编制人员公积金和生活补贴,教职工年人均收入增加1.7万元。在继续实施三个1000人文工程的基础上,开设新校区通勤车辆,每月增发交通补贴400/人,完成教职工教学用笔记本电脑换领工作。将离退休同志的三节福利纳入预算,与在职人员同步发放,全年面向离退休人员发放各类慰问金、节日补贴37.7万余元。组织开展跨年文艺晚会、校园Mini马拉松、教职工掼蛋比赛、离退休同志重阳节参观新校区等活动,完成了年初制定的10项实事,努力建设幸福高专,不断提高教职工幸福指数。

1  201710项实事完成情况表

序号

项目

完成情况

1

字头项目培育工程

江苏省哲社科重点规划项目1

国家知识产权局计划项目3

国家级行业技能大赛特等奖2

2

博士、教授培养工程

加大引进和培养博士的资助力度

新增在读博士8人,新增教授3

3

出境培训20人次

完成15人次

4

未聘教师的竞争性聘任工作

已经争取到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20183月完成

5

新校区师生交通问题

开通通勤车专线,发放教职工交通补贴

6

教学科研用笔记本电脑

回收2007年度旧电脑,更换新电脑658

7

教职工福利待遇

绩效工资总量增幅10%

年应发人均收入增长1.7万元

8

教职工互助基金

学校资金已到位,教代会通过方案后施行

9

教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建设

丹阳校区已建成;新校区完成设计、正购置设备;

市区待23号楼整体设计后实施

10

离退休同志工作

三节补贴”600/人,提高离退休人员困难补贴和节假日慰问金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2017年,是办学空间的乔迁之年、党委换届的交接之年,学校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齐心协力,群策群力,营造了安定祥和的工作环境,实现了筹建工作的跳跃性推进、省部项目的突破性增长、招生规模的逆势性扩大和各项事业的上升性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十分来之不易。得力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厅的大力支持,筹建路上,省市领导放下身子,一路向导,不遗余力。得力于党政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团结进取,值班当中,副职领导放下家庭,周周值班,一住一宿;中层干部开车陪诊,通宵达旦,不计报酬。得力于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搬迁过程当中,我们老师放弃休息,带着家属,帮助搬家。得力于全体离退休同志大力支持,不管是党代会还是重阳节,你们总是正装出席,健康微笑,全力支持。

    在此,我有三个请求:一是请允许我代表学校骄傲地说一句“2017年,我们努力了!2017年,我们尽力了!。二是请允许暂且不谈困难和问题,不是我们不知道困难和问题,而是因为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团结一心,聚力前行,一切困难都不是问题。三是请允许我代表党政领导班子向历届老领导、包括离退休同志在内的全体教职员工及其家人、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第二部分  2018年聚力创优升本

2018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宗旨,凝聚升本共识,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创优升本进程,努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重点抓好5项工程、10件实事:

一、全力推进本科筹建工程

筹建本科院校,不是一段时间的单项工作,而是一个时期的系统工程。按照6月份上报教育部的时间节点,统一共识,倒排序时,挂图作战,聚力前行,一着不让地推进本科院校筹建工作。及时吸纳201721所申报新设本科院校的建设经验,协调推进市政府和江苏大学的共建工作进程。做好新设本科专业论证工作,探索扬子江城市群高校布局优化策略和高校混合所有制试行方案,优化新建本科院校的论证报告。科学编制筹建手册,设计专家考察路线和环境布置,培训联络员和讲解员,加快实验实训室建设和调整,完成各项升本材料的搜集、撰写和整理工作,做好教育部专家现场考察的准备和接待工作,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筹建工作。

二、强力实施综合改革工程

从专业布局,管理机制、产教融合、节能减耗等方面,纵深推进内部改革,最优化配置资源,全面激活学校发展的内驱力,提高工作的科学性。

1.推进三大专业组合,集成发展合力。组合财贸、艺术、文旅与师范等专业构建大文科板块,组合装备制造、电气电竞、交通工程等专业构建大工科板块,组合卫生护理、医药化材与眼视光等专业构建大健康板块,在学校和学院间探索搭建“1+0.5+1”[]的协调机制,实现模块化组合、集约化建设、舰队式发展。

2.推进“1+3+N”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按照整体设计、系统推进的思路,修订学校整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1+3+N”基本框架体系;建立院长例会制度,定期集成化协调、推进二级管理;纵深推进30余项具体管理服务方案的微观改革,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3.探索混合所有制,吸纳外部活力。“2.5+0.5”人才培养模式的大框架下,以人文旅游学院淡进旺出、卫生护理学院驻点班等模式为基础,积极探索“A+B+C”的灵活性人才培养模式。出台学校《校企合作暨产教深度融合实施意见》,以二级学院为主体,探索三元混合所有制,加快推进附属医院共建项目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进程,与丹阳、扬中、句容等地方政府共建区域产业学院。

4.健全效能督查机制,节存发展财力。优化物业管理外包方案,降低物业、保安成本10%。实施能耗控制实时监控,对照去年新校区的月平均数节能降耗10%。细化楼长制管理模式,建立校园安全保卫长效机制。健全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实现食堂卫生安全网络监控。加强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综合验收机制,完善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服务,及时处置待报废资产。加强财务和招投标管理,扩大审计覆盖面,简化财务报销流程,提升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科学性。

三、奋力实施内涵建设工程

从师资、专业、课程、教材、教法等多维度,系统设计校、院两级内涵建设的目标、方案和路径,整体设计,扎实推进,不断提升办学软实力。

1.师资队伍。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围绕筹建本科院校和重点专业发展需求,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个、高层次人才15~20人、高技能人才3~5人。完成新一轮职称聘任和岗位晋级工作,内培教授3~5人,开展教学名师评选活动,打造校内优秀教学团队3~5个,努力培养省级创新团队和学术带头人,鼓励教师申报第二职称,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

2.专业课程。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对接《悉尼协议》[],开展品牌专业建设年活动。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转变,构筑大思政工作格局。做好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新建2~3间智慧教室,实现在线课程(资源)上线课程100门、建设课程100门,提高在线课程实际使用率。完善教育教学督导评价、诊断改进机制,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秩序月活动,加强学风、教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科研服务。加强研究机构和科研团队的过程化管理和目标化考核,全年举办高水平学术活动20场,其中在区域和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高端学术活动不少于5场。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立项超过200项,科研、社会服务到账经费超过1200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SCIEICSSCI、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等)超过30篇;授权专利数超过100件,其中发明申请量不低于30件。建设学校科创中心、工程服务中心和学院师生一体化工作室,为教师科研转化和带动学生创业提供便捷条件,努力提高专利转化率和政府咨询报告的采纳率。

四、倾力实施卓越培养工程

从招生入口,到培养过程,到就业创业,到职业生涯,按照因材施教、追求卓越的方针,做好人文引导、技能培训、职业规划等服务,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严格规范招生工作。严格执行招生纪律,修订完善新时期招生宣传方案。在前移入口、拓宽进口、高移出口的基础上,把成人教育招生纳入统一管理、统一宣传,进一步加强招生骨干团队建设,针对性地做好多元化招生工作,在扩大生源数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生源质量。

2.创新学生服务机制。坚持以生为本、服务先行,实体化运行一站式服务中心,创建学生服务e平台,实行线上线下联动服务。借助学生服务管理系统、PU平台[]和学生公寓服务管理系统,努力打造智慧化学生服务品牌、社团品牌和崇爱尚美学生社区文化管理品牌。

3.加快建设卓越学院。完善“13X”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快卓越学院建设,提高公选课、专业基础通识课程、素质教育课程的比重,建立人文导师+技能导师+职业导师的卓越工匠培养体系。建立技能竞赛的常态化训练机制,以赛带练、以赛促教,扩大学生受益面,提高获奖层次和等级。

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出台200万专项创业基金资助实施办法,加快创业苗圃建设,鼓励和指导学生文创实践活动,创造学校创业教育特色,推动以创业促进就业,力争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年终就业率达到98%以上,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薪酬。

五、着力实施校园优化工程

加快新校区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完善工作,加快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建设。修订完善、加快实施新校区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投资3000万元,建设实验实训室,推进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和教育部校企合作项目建设,强化“6S”标准化管理。建成大数据中心和办公自动化、移动校园等系统,集成教务、资产、科研、学生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提高馆藏图书、电子资源、课程资源的建设力度和共享程度。丰富校园文化景观布局,投资1000万元建成中国正则绣博物馆暨镇江高专校史馆,加快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绿篱围墙改造。做好丹阳校区、润州校区和学府路校区的环境优化、配套完善工作,推进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办学场所建设,搭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2018年,学校将紧紧依靠全体师生办学,主动关心师生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加快幸福高专建设,增强校兴我荣的思想,进一步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努力办好10件实事:

1.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推动网络行政审批,简化办事审批流程和财务报销程序。

2.教职工人均收入再增长10%左右,新增人均享受社会服务收入1000元。

3.通过提高课时费,加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力度,增设工作创新奖、成效奖,实现青年教师、一线教工和骨干人员的收入增幅高于10%

4.打通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与学生工作量的计算办法,提高跨校区、跨学院、跨专业的工作量计算系数,促进师资共享和教师转型。

5.各品牌专业择优推荐2~3名教师出境进修,全校全年境外培训人员超过30人。输送10名教师赴行业企业、兄弟院校挂职或进修。

6.加快教工之家建设,以跨年晚会、校园Mini马拉松、掼蛋比赛等活动为基础,设计、组织和开展师生文化体育活动,形成体系化、特色化群体活动项目。

7.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协调和指导,丰富餐饮品种,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增发师生节假日加班的加餐补贴。

8.优化教学区教师休息室布置,增加教师服务点和服务项目。

9.调整三个1000人文工程的资助结构,按每位教师1000元学术差旅费、1000元论文版面费和1000元图书资料费,预算专项资金,加快二级学院专业图书资料室和电子资源平台建设。

10.分片区建设离退休同志活动中心,建立健全离退休人员工作机制、自助服务组织和网上服务平台,切实做好老同志服务、慰问和扶助工作。自筹资金,参照市中小学退休教师标准发放年终绩效奖。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中这句平实亲切、催人奋进的话,对于正处在创优升本关键时期的高专来说,对于正致力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广大师生员工而言,更加给人以感动和力量。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全校上下更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以决战之心打赢决胜之战,聚焦创优升本,深化综合改革,高质量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为镇江工程学院驶离镇江码头、经转南京港,驶向渤海湾的宏伟征途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 创优升本:新时期,对学校创优升本有新的解读:“创优”,即创三优,一是创造优质的软硬件条件和师资等资源,二是开辟学校发展的优势路径、创塑新的品牌,三是打造、培养优秀人才;“升本”,即瞄准应用型本科的建设目标,加快思维升本、内涵升本和形式升本。

[] 三项千万工程:投资31千万,分别用于引进或培养3-5个教学科研团队、建设3-5个品牌专业、培养100名左右的卓越工匠。

[]“1+3+N”改革:1”是学校层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3”是重点推进的院部、机构设置调整和二级管理优化3项重点工作;“N”是分类别召开改革发展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将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交办、限期办结,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各自形成的N项具体改革举措。

[] “1+0.5+1”协调机制:在学校、学院间搭建的协调沟通机制,按照工科、文科、健康产业三个版块组建三大专业组合,版块内涉及的师资、实验实训、教学科研等工作内部协调、共享、互补,形成学校、跨学院版块、学院三级联通体系。

[]《悉尼协议》:由西方多个发达国家的各类工程教育学会共同签署的国际工程教育资格互认协议。

[]PU平台:全称Pocket University,一个专注提供高校学生成长服务的互联网平台。

[] “13X”实践教学体系:即一条主线,三个层次,X个模块一条主线,是指所有实践教学活动都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展开,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体现了能胜岗+能转岗要求;三个层次,是指把实践教学活动分为专业基础技能、岗位技能、综合创新能力等三个递进的能力层次,确保能力训练的逐级递进和提高;“X个模块,是指实践教学包含多个课程模块:行业通用技能模块、岗位核心技能模块、岗位拓展技能模块、技能竞赛模块、综合实训模块、创新实践模块、综合社会实践模块等。各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实际,确定具体实践模块数量。